华校风采

  首页  /  华校风采

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融合新教学正成为海外中文教育新趋势

发布日期:2022-10-24

新冠疫情导致和影响了国际中国教育模式的改变。而在疫情挑战中创建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教学方式,正搭载上科技赋能的快车,在中文教学后疫情时代激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10月18日、22日、23日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主办的信息化教学学习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分享与互动点评》以线上形式分三场召开。由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校长培训专家组成员张铁道教授进行互动点评。

伦敦普通话简体字学校校长廖秀琴应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之邀,会同澳大利亚同心中文学校校长陈蕾,加拿大育才学校校长王芬,意大利孟子中文学校校长解颖, 澳大利亚悉尼华夏文化学校校长张晋等4位海外中文学校校长,围绕疫情及信息化背景下聚焦海外华文教学主题进行了一次理论与实践的交流对话。疫情对国际中文教育影响深远。

QQ截图20221024092118.jpg

作为资深的海外中文教育专家,5位校长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疫情带来的变化。廖秀琴是22日案例分享的主讲嘉宾。她从四个方面分享了伦敦普通话简体字学校自2020年以来学校的发展和线上线下相结合,不断创新和应对疫情带来的困难的管理策略案例。她表示,作为国务院侨办首批华文教育示范学校,伦敦普通话简体字学校在疫情前共有线下600余名学生,而在疫情最高峰的2020年至2021学年,线上学习让学校的学生人数缩减至450人。“因为疫情,2020年至2021学年全年都是网络教学。如何在线上激发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是疫情给海外中文教育最大的挑战。”廖秀琴说道。“我们的方法是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文之余,参加各项文化活动和比赛,让他们展示才华,老师们展示技能,即使大家不能面对面见面,但是每次活动,都把大家的心拉得更近。可以说线上课程,中文课是根,文化活动是魂。只有将两者结合,同学们的学习才有动力。“

QQ截图20221024092220.jpg

全年线上课期间,学校在线上举办了《停课不停学 经典咏流传》,《2020全校云汇演及期末颁奖盛典》等一系列活动,参加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的《实景课堂》,中国侨联主办、浙江省侨办承办的《亲情中华 为你讲故事 网上夏令营浙江七期英国营》等。进行线上课程的一年期间,共计举办了三十多场活动,平均每周都有新活动。吸引和回流了不少线上中文学生。

疫情给海外中文教学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学校在疫情期间开设的网课在2022年后都保留了下来,为学校今后开设网课奠定了基础,为学校发展壮大提供了可行性。为了让老师们更好地进行线上教学,伦敦普通话简体字学校廖校长不断安排老师们参加培训,其中包括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的培训、英国中文教育促进会的英国本土华文教师的各种线上培训以及学校自己安排的老师经验交流活动和培训。经过各种培训,如今,学校老师不仅可以熟练地利用各种网络工具和资源进行备课,还能在教学中穿插各种有趣的游戏。可以说 一个个化身网红主播。而老师们在此期间练就十八般武艺,在后疫情时代,快速地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在线下教学中,老师们利用线上的资源,让教学变得有趣生动,大大提升了海外教学的中文水平。”伦敦普通话简体字学校校长廖秀琴表示,学校从2021-2022学年开始,线上线下同步教学,并开始慢慢向线下过度,至2022-2023学年,线下学生的数量开始大大超过线上学生。目前学校共有学生570人。“很多创新,往往都是绝处逢生、反败为胜的结果。可以想象,我们自己开启的这场理论与现实的深度对话,不仅有助于反思我们在过去三年所做的探索与经验,验证混合式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张铁道教授同样看好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教学。“信息化时代的华文教学的新方式,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互补,达到了深度和高质量的学习。”

QQ截图20221024092258.jpg

此次由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主办的学习营,分为两个板块,在校长们交流分享之前,还有来自《中国教师培训白皮书》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设计与学习分析重点实验室主任冯晓英的专题讲座。(转自:伦敦普通话简体字交流平台 文稿&微信编排:彭莹、廖秀琴)

返 回

版权所有©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    京ICP备190054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