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12-31
12月28日,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实景课堂《中国人的姓和名》开课。西班牙博思语言学校的华裔学生和来自9个国家32359个登录点的师生跟随镜头来到四川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馆,追根溯源,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姓氏文化。
内景老师朱晨光从宋代文学家苏洵的《名二子说》讲起,向学生们解释了苏洵为其二子起名苏轼、苏辙的缘由。以此为例,让学生们了解到,在中国,名字往往寄予着长辈对晚辈的某种殷切的期望与祝愿,“姓名”在中国人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走进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馆,外景老师张林以姬、姜、姚等一批上古姓为例,讲述了中华姓氏与母系社会的关系,还以秦、唐、长孙等为例介绍了更多姓氏的根源与出处。
“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朱晨光老师通过《礼记》、八幅姓氏图腾和动画片,带领学生们学习了中国古代姓名中“姓”、“氏”、“名”、“字”、“号”的意义和区别,以及它们在中国古代社交和礼仪中的使用方法。
不同的家族,除了有着不同的姓氏之外,还有着不同的家训、家规。博物馆里,成列着诸多中国古代高堂中常见的牌匾,“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刻薄成家,理无久享”、“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等。这些教育后代立身处世、持家治业之道的家风家训,都凝结着各个家族的生存智慧,让海外学子们肃然起敬。
手工环节,一张张有趣的“姓氏贺卡”在海外华裔学生的手中诞生。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实景课堂由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主办,完美(中国)有限公司资助,恒坐标教育科技集团承办,基于全新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海外华裔学生提供了打开中华文化大门的钥匙。与传统口述、图片、视频授课方式不同,实景课堂教师身处实景环境之中,依托实景呈现教学内容,启发学生通过现场观察去探索世界,使中华文化的学习不再停留在课本上、文字里,而是跨越时空,立体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全世界的华裔青少年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远程实时共同学习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