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捐赠协议书样本

银行捐款

有关公益救济性捐款涉税问题解答

实景课堂第118期∣黄土高坡上的“绿色建筑”——窑洞

发布日期:2019-08-19

U276P906T5D2677F53DT20190819164217.png

内景老师毋典

U276P906T5D2677F54DT20190819164217.png

外景老师张林

U276P906T5D2677F55DT20190819164217.png

现代陕北窑洞外观

U276P906T5D2677F56DT20190819164217.png

窑洞内景

U276P906T5D2677F57DT20190819164217.png

拱形屋顶

U276P906T5D2677F58DT20190819164217.png

U276P906T5D2677F59DT20190819164217.png

早期土窑

U276P906T5D2677F60DT20190819164217.png

海外华裔学生制作窑洞明信片

U276P906T5D2677F477DT20190819164217.png

海外华裔学生制作窑洞明信片

U276P906T5D2677F479DT20190819164217.jpg

全球上课登录点统计

8月15日,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实景课堂《陕北窑洞》开课,西班牙马德里哆来咪文化学校、塞维利亚优尔教育的华裔学生和来自7个国家19583个登录点的师生在内景老师毋典和外景老师张林的带领下,共探陕北窑洞,领略诞生在黄土高坡上的“绿色建筑”风采。

张林老师在一排现代化的窑洞前,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到民俗文化,为学生们全面介绍了窑洞的历史、类型和发展。学生们通过镜头,仔细找寻着窑洞与自己居住房屋的不同之处,窑洞所用的特殊建材、拱形的结构、造型别致的门窗……这些发现都令他们兴奋不已。

走进窑洞,靠墙而砌的“床”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通过张林老师的讲解,学生们知道了虽然它和床的功能一样,但却叫作“炕”,冬天,窑洞居民通过烧柴加热炕来取暖。

在一座早期的土窑内,学生们看到了窑洞最初的样子,也感受到了它与现代窑洞的不同。

毋典老师介绍了陕北窑洞“靠山式”和“沿沟式”两种布局类型,并解释了两种布局类型的优劣。最后,她指导学生们制作了“陕北窑洞”明信片。

通过本期实景课堂,黄土高原上星罗棋布的陕北窑洞让海外华裔学生体会到了陕北人民适应自然、改造黄土的无边智慧。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实景课堂由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主办,完美(中国)有限公司资助,恒坐标教育科技集团承办,基于全新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海外华裔学生提供了打开中华文化大门的钥匙。与传统口述、图片、视频授课方式不同,实景课堂教师身处实景环境之中,依托实景呈现教学内容,启发学生通过现场观察去探索世界,使中华文化的学习不再停留在课本上、文字里,而是跨越时空,立体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全世界的华裔青少年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远程实时共同学习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知识。


返 回

版权所有©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    京ICP备190054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