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05-15
5月12日,由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完美(中国)有限公司和华霖投资有限公司资助,恒坐标教育科技集团承办的“伟大的中华传统文化”实景课堂系列之《龙门石窟》在洛阳正式开课,厄瓜多尔圣弗朗西斯科大学孔子学校,法国贝尔福蒙贝利亚中法联谊协会中文学校、洛林中文学校,意大利热那亚长城中文学校、孟子中文学校,德国雷根斯堡中文学校等6所华校的84名学生观课并参与了在线课堂互动。
本期实景课堂由身处西安演播室的内景老师周瑞华和身处洛阳龙门石窟的外景老师何欣欣共同授课。
首先,周瑞华老师通过一组汉字排序游戏为同学们说明了本次课程的外景所在地及课程主题,并且解释了“窟”的含义,介绍了和龙门石窟一起并称“中国四大石窟”的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
当镜头转到外景,何欣欣老师在和同学们打完招呼之后收到了一张任务卡。在任务卡的指示下,何老师需要带领同学们找到龙门桥。看到有任务来袭,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一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更加认真地跟着外景镜头开启了寻找模式。最终,大家在“长长一座桥,连接两座山;桥身多个拱,横跨伊水畔”这首诗的指引下成功找到了龙门桥。何老师在介绍龙门桥的同时,向大家解释了拱桥之所以建造成拱形,是因为它除了美观之外,还具有减少桥梁建造材料和帮助抗洪的作用。
接着,镜头回到演播室。在周瑞华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完成了乒乓球过河、平直桥VS拱形桥承重能力的验证小游戏。这个充满趣味而又参与感超强的游戏环节瞬间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认真地完成每一个步骤,努力将乒乓球吹向另一端的杯子,直观地感受桥梁沟通、连接两岸的作用;小心翼翼地为不同构造的桥面施加压力,观察不同造型桥梁承重能力的区别,这使他们在欢乐的试验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镜头转到外景,何欣欣老师再一次收到任务卡,这次她要带领同学们找到两张照片上的实景位置。在找寻莲花图案和小佛像密布的地方时,大家来到了万佛洞,在这里,大家看到了墙上密密麻麻、神态清晰可辨的小佛像以及洞顶的莲花图,将照片和实景对应了起来。通过何老师的讲解,同学们明白了莲花对中国佛教的特殊寓意,而且万佛洞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原来是因为这个洞中竟然有15000多尊佛像。
欣赏完规模壮观的万佛洞,内景周瑞华老师带着同学们剪纸莲花,再次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了莲花之美以及它所代表的清净、圣洁,领悟它在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何欣欣老师带着同学们来到了奉先寺,大家在这里看到了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及其两边的四个弟子和天王像。何老师介绍说,这么大的佛像,古代的匠人们都是通过腰间系绳悬挂身体的方式,在岩壁上一点一点雕刻出来的,而且盛唐时期的这些佛像都是彩色的,当阳光照过,整个石窟熠熠生辉。看着佛像清晰的面部神态,镂空雕法下惟妙惟肖的衣服和配饰,同学们无不被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聪明才智所震撼。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龙门石窟》实景课堂到此就结束了。然而对于参课的学校、家长和学生来说,实景课堂对他们的吸引力却并没有随之结束。法国贝尔福蒙贝利亚中法联谊协会中文学校的老师课后说:“实景课堂太棒了,最后还吸引了法国爸爸的参与,虽然语言不通,但能跟着摄像机一起观看,他也很开心。”意大利热那亚长城中文学校老师更是激动的表示:“非常感谢!我们几乎是常客了,每周都参加,因为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实景课堂基于全新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海外华裔学生提供了打开中华文化大门的钥匙。与传统口述、图片、视频授课方式不同,实景课堂教师身处实景环境之中,依托实景呈现教学内容,启发学生通过现场观察去探索世界,使中华文化的学习不再停留在课本上、文字里,而是跨越时空,立体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全世界的华裔青少年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远程实时共同学习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知识。